世界洗手日丨洗手这件“小事”,你真的做对了吗?
每年10月15日的“世界洗手日”,看似在提醒一件“小事”,实则是在守护一道抵御疾病的关键防线。
每年10月15日的“世界洗手日”,看似在提醒一件“小事”,实则是在守护一道抵御疾病的关键防线。
在世界洗手日来临之际,孕妇学校特别开展“洁净双手,守护宝宝的第一口奶”主题课程,邀请院感守护专家苗钰老师现场授课,带领准爸妈们深入学习手部卫生知识,为母婴健康筑牢“第一道防线”。
每年10月15日是“全球洗手日”,该节日的设立旨在呼吁全世界人民正确利用肥皂洗手,形成主动、正确的洗手健康行为。我们的双手每天要接触数以万计的病原微生物,它们可能来自生活中的各个角落,例如桌椅板凳、电梯按钮、手机屏幕等等。一双未清洁的手,可以通过触摸眼、口、鼻
2025年10月15日是第18个“全球洗手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做个洗手英雄”。这一主题号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洗手行动,认识到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,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确洗手成为守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“英雄”。
“娃咳到脸发紫,抱去医院排队4小时,前面全是喘得跟小风箱一样的婴儿。
洗手,在很多成年人眼里,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——几乎天天洗,而且是每天好几次,有啥稀奇的呢?但很多人或许忘记了,自己是何时学会正确洗手的,并多年如一日养成了每天勤洗手的好习惯。
该活动旨在培养并支持全球和区域用肥皂洗手的文化,关注各个国家的洗手状况,加大对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好处的宣传。
阻断传播途径:我们的手每天要接触无数的物品表面,如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、手机、钞票等,这些都可能成为病菌的“中转站”。正确洗手可以直接清除手上的病原体,有效切断“病从口入”和“接触传播”的链条。
是身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多的部位之一,容易沾染肉眼看不到的各种病菌。一双看上去很干净的手,也可能携带大量细菌、病毒。
研究发现,人类双手可能附着数十万计的微生物,包括细菌、病毒、真菌等。这些微生物中,不乏致病菌,例如痢疾杆菌、手足口病毒、流感病毒、诺如病毒以及各种“超级细菌”等。在多种疾病的传播过程中,双手往往扮演着重要的“媒介”角色,通过接触传播疾病。
2025年10月15日,我们迎来第18个“全球洗手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‘做个洗手英雄’!当流感、诺如病毒、登革热等传染病仍在全球此起彼伏时,既简单、便宜、又有效的“疫苗”就在我们的指尖--用肥皂和流动水规范洗手30~40秒。
今天(10月15日)是第18个“全球洗手日”,而十月的第二周正是“强迫症意识周”。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健康主题,在临床实践中却常常产生交集——洗手本是预防疾病的简单有效手段,但当它演变成无法控制的重复行为时,可能就与强迫症的典型症状“强迫性清洁”相关联。
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“全球洗手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科学洗手,健康未来”!
洗手,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我们每天都要重复很多次。但是,你真的洗对了吗?今天是“全球洗手日”,主题是“做个洗手英雄”。旨在号召所有人积极参与到洗手行动中来,认识到正确洗手是预防感染的第一道防线,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确洗手成为守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“英雄”,从而降低
是身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多的部位之一,容易沾染肉眼看不到的各种病菌。一双看上去很干净的手,也可能携带大量细菌、病毒。
是身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多的部位之一,容易沾染肉眼看不到的各种病菌。一双看上去很干净的手,也可能携带大量细菌、病毒。
1平方厘米的手掌,能聚集3500~4500个细菌,包括大肠杆菌、沙眼菌、伤寒杆菌、痢疾菌等20~30种病菌,每个指甲缝内存在4.5万~5万个细菌。
“全球洗手日”(Global Handwashing Day)是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(PPPHW)发起的,号召全世界各国从2008年起,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。
每年10月15日,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倡导的“全球洗手日”。这个看似“不起眼”的节日,背后藏着关乎全球健康的大意义——据统计,正确洗手能减少30%的腹泻疾病、近20%的呼吸道感染,每年可挽救百万儿童生命,是成本最低、效果最直接的健康防护手段。
手是人体接触致病微生物最多的部位,洗手是最经济、最有效的预防疾病方法。正确洗手,保持手部卫生,可以远离致病微生物,预防疾病。